诸天一道_第20章 蒙古兵败,三年之后(万更求订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章 蒙古兵败,三年之后(万更求订阅!)

第(3/3)页

或死或伤,血染铁甲,从阵前抬了下来。

  蒙哥身经百战,当年随拔都西征,曾杀得欧洲诸国联军闻风丧胆,直攻至多瑙河畔,维也纳城下。

  此刻他见了这一番厮杀,也不由得暗暗心惊:“往常都说南蛮子懦怯无用,其实丝毫不弱于我们蒙古精兵呢!”

  此时,黑夜已至,皓月当空,星光闪烁,照临下土。

  天上云淡风轻,一片平和,地上却是十多万人在舍死忘生的恶战。

  这一场大战自清晨直杀到深夜,双方死伤均极惨重,但尤是没有决出胜败。

  宋军占了地利,蒙古军却仗着人多。

  此时,蒙古大汗蒙哥忽听得前军齐声呐喊,却见一人从天边急驰而至,直冲向小丘。

  他的护驾亲兵纷纷放箭阻挡。

  蒙哥居高临下,放眼望去,只见那人一袭青袍,如同天外飞仙一般,羽箭如雨点般向他射去,都被他一一反射回去。

  蒙哥左手一挥,鼓声立止,回头问左右道:“此人如此厉害,你们可知道是谁?”

  这时左首边,一个白发将军看到那青袍人,当即面色大变,道:“启禀陛下,这人便是那“九天杀神”叶道人!”

  蒙哥失声道:“啊!原来是他!”

  “便是他杀了我四弟,便是他害得我蒙古大军数年不能南下吗!”

  “给我杀!”

  “将此人杀掉!”

  只听得蒙哥大声呼喊着。

  蒙哥身旁的四名将军齐声呼喝,手挺兵刃冲了上去。

  叶千秋见四人身高马大,两个带着万夫长的白色头饰,两个带着千夫长的红色头饰,喊声如雷,纵马奔来。

  他面容沉着,大袖一挥,那四名蒙古大将的项上人头便直接飞天而起,落入小丘上,朝着小丘下咕噜咕噜的滚了下去。

  围在蒙哥身旁的一众亲兵看见叶千秋在刹那之间直接挥手解决了四名勇将,无不胆寒心惊。

  只敢围在大汗蒙哥驾前,不敢上前,只是不住的放箭。

  这时,却见叶千秋大袖一卷,将那数百道长箭全部倒卷回去。

  那些亲兵见状,急忙举盾相迎,将那反射回来的长箭给挡在了外面。

  蒙哥见状,亦是惊骇道:“此人当真是仙神之流吗?”

  当即传令道:“谁杀了这叶道人,立赏黄金万两,官升三级!”

  重赏之下,众官兵蜂涌向前,长矛尽去,直指叶千秋。

  叶千秋一个起落,却是无人可以留到他半分。

  叶千秋的速度不减反增,只见他长啸一声,气浪翻滚之间。

  那挡在他身前的数百蒙古精兵顿时七窍流血而亡。

  下一刻,叶千秋飞身再起,早已经快要落在了蒙古大汗蒙哥的头顶之上。

  那一众亲兵见状,急忙朝着举着长矛朝着半空之中的叶千秋轰然刺去。

  叶千秋抬手一轰,便将那数百亲兵给轰的七零八落。

  只剩下一个光杆司令蒙哥。

  蒙哥贵为这天下间最大帝国的大汗,自幼弓马娴熟,曾跟随祖父成吉思汗、父亲拖雷数次出征,他毕生长于马背之上、刀枪之中。

  这时看到叶千秋将他左右千人都给杀了干净,眼神之中虽然闪过一抹骇然,但却并不慌乱。

  只见他挽雕弓、搭长箭,双腿紧紧挟住马腹,直接朝着叶千秋便是一箭。

  射箭的同时,还不忘和叶千秋问道。

  “就是你杀了我四弟?”

  叶千秋道:“没错,的确是贫道!”

  话音落下,叶千秋抬手一挥,剑气长飚,将那长箭给轰成了粉末,然后便是好大一颗头颅飞起。

  下一刻,叶千秋长啸一声,朝着城头的郭靖大声呼喊道:“蒙哥已死!”

  “蒙哥已死!”

  黄蓉在城头听得明白,当即大喜,下令道:“大家快喊,就说蒙古大汗死了!”

  当即,一传十,十传百,一众群雄还有那上千,上万的士兵齐声欢呼叫喊道:“蒙古大汗死了,蒙古大汗死了!”

  襄阳军连年与蒙古兵相斗,聪明的都学说了几句蒙古话,这时便有人用蒙古话叫了起来。

  蒙古兵听得喊声,都回头而望,只见大汗的大纛已然倒下。

  登时军心大乱,纷纷后退。

  此时,叶千秋骤然升空,手中凝聚天雷,天雷轰隆隆作响,他用蒙古话喊道:“蒙哥已死,蒙古大势已去。”

  话音一落,朝着那后阵之中的蒙古大军之中连发数道天雷。

  一时间,轰鸣之声不绝于耳,震天动地。

  蒙古兵见状,骇然无比。

  一个个惊呼道:“是九天杀神来了!”

  “是九天杀神来了!”

  “大汗死了!”

  “大汗死了!”

  “快退,快退!”

  一时间,蒙古大军再无斗志。

  郭靖站在城头下令追杀,大开北门。

  三万精兵冲了出来,追杀蒙古兵。

  叶敬天率领的四千人已损折了半数,余下的乘势追敌。

  蒙古官兵久经战阵,本来没有崩溃,还有精兵殿后。

  但随着叶千秋的那一道道天雷落下,让蒙古兵再无斗志,直接一泻千里。

  这一场大战足足斗了十二个时辰,四野里黄沙浸血,死尸山积。

  断枪折戈、死马破旗,绵延十余里之遥。

  这一夜,曾经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雄狮,一度溃不成军。

  蒙古大汗蒙哥率来的十余万大军,在这一战之中,伤亡了近十万。

  最后逃生的,不过几千人而已。

  这一仗蒙古兵损折了近十万,几乎是全军覆没。

  但襄阳守军也死伤了一万余人,自蒙古兴兵南侵以来,还要数此仗最为惨烈。

  自蒙古大军和宋军交锋以来,从未有如此大败,而一国之主丧于城下,更是军心大丧。

  蒙古大汗之位并非父死子袭,系由皇族王公、重臣大将开大会拥立,蒙哥一死,消息传回漠北,其弟七王子阿里不哥得王公拥戴成为蒙古新一代大汗。

  因为,襄阳城一战,蒙古大军死伤近十万。

  阿里不哥继位之后,短时间内,已然无力南下。

  由于蒙古大军数年攻伐不下南宋,蒙古国内部也已经产生了不一样的声音。

  有人主张重整大军,再度南下,再度灭宋,为蒙哥报仇。

  还有人主张休养生息,主动避战。

  阿里不哥采用支持他的那些王公大臣的意见,开始休养生息。

  ……

  蒙古国无力南下侵宋。

  给了叶敬天起事的机会。

  就在襄阳城大战之后的第二年五月份。

  丐帮帮主叶敬天率众在江南一带起事,短短数月之间,便兵不血刃的攻下了临安城。

  南宋理宗皇帝赵昀被迫禅位。

  叶敬天在临安建国称帝,国号为吴,次年四月,大吴皇帝叶敬天率军北上,御驾亲征,开始了和蒙古国为期三年的拉锯战。

  ……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时值腊月,正是严寒之时。

  叶敬天带着自己的手下大将,正朝着华山之上行去,他此刻兴致大发,正在念叨着这大风歌。

  这两年,他南征北战,已经收复了黄河附近的大部分疆土。

  眼下,蒙古人已经无力再阻拦他大吴国的兵锋。

  只要明年一开春,他便能率军北上,一口气将蒙古鞑子给赶回漠北老家去。

  他此番来华山,是为了给师父祝寿。

  再过一日,便是师父二百九十岁的寿辰了。

  他之所以能有今日,全靠师父当年救下自己性命。

  师父大寿,他便是再忙也得上山来。

  就在这时,只听得叶敬天身旁的一个小将,朝着叶敬天问道:“陛下,华山之上真的有神仙吗?”

  叶敬天闻言,微微一笑,朝着那名小将看了一眼,道:“当然。”

  三年前,襄阳城大战之后,众人齐聚华山,第三次华山论剑由此而来。

  彼时,天下第一自然无人能与他师父相争。

  而若只排五绝,那尚且不能将天下高手都排入。

  于是,师父便编撰了一卷天榜,有十大高手成为天榜之人。

  能入天榜的,皆是天下间一等一的高手。

  至此,天下十大高手之名传扬江湖。

  其中排名第一的,自然就是有着“谪仙”之名的师父。

  排在第二位的,便是黄药师。

  第三位是洪七公。

  第四位是周伯通。

  第五位是一灯大师。

  第六位是郭靖。

  第七位是黄蓉。

  第八位和第九位分别是程英、陆无双。

  第十位是杨过。

  其实,彼时郭靖的实力已经比一灯大师要高那么一些,毕竟一灯大师年老精力不足,而郭靖正值当年。

  但郭靖敬重一灯大师是前辈,所以,自愿排在一灯大师之后。

  而叶敬天如今是皇帝,自然不入这江湖排名之中。

  待到了山前。

  只听得那前边的松林阵中隐隐传出一阵琴声。

  叶敬天诧异道:“是谁在松林阵之中弹琴?”

  “莫非是师叔?”

  叶敬天当即带着手下大将快步朝着那松林阵之中行去。

  不多时,轻车熟路的走到那松林阵中。

  但见前方林中,已经密密麻麻的站了不少人,而在那些人的对面。

  不远处的一棵大松树下,一个白衣男子席地而坐,膝上放着一张焦尾琴,正在弹奏。

  他身周树木上停满了鸟雀,那些鸟雀和琴声或一问一答,或齐声和唱。

  但听得那琴声渐响,愈到响处,愈是和醇,群鸟却不再发声,只听得空中振翼之声大作,东南西北各处又飞来无数雀鸟,或止歇树巅,或上下翱翔,毛羽缤纷,蔚为奇观。

  那琴声平和中正,隐然有王者之意。

  这时,却有一阵箫声和一阵埙声从那对面的松林间传来。

  箫声、琴声、埙声,三声而和。

  当真是世上少有、天下无双的绝世乐曲。

  弹到后来,琴声渐低,树上停歇的雀鸟一齐盘旋飞舞。

  突然铮的一声,琴声止歇,群鸟飞翔了一会,慢慢散去。

  那白衣人双手按在琴弦之上,朝着松林中放声道:“晚辈何足道,前来拜见谪仙叶真人。”

  “还请叶真人出来一见。”

  下一刻。

  只听得松林阵上空有一道大笑声响起。

  “师弟,你瞧这小子如何?”

  “不错,不错。”

  话音落下。

  只见两道身形从天而降,落在松林阵当中。

  二人皆是一袭青衫,一个面如冠玉,神俊不凡。

  一个白发苍苍,但看头发,只以为是八九十岁,但面容却是如同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一般。

  这二人,自然便是叶千秋和黄老邪。

  叶敬天看到师父叶千秋出现,当即上前道:“师父,我回来啦。”

  叶千秋见状,朝着叶敬天微微一笑,道:“是天儿回来了啊。”

  “你先在一旁候着。”

  “待为师先和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下一局棋。”

  叶敬天闻言,当即带着人站到了一旁。

  几名大将看到叶敬天称呼叶千秋为师父。

  一个个暗自心惊道:“早就听闻陛下自幼由华山之上的一位谪仙人抚养长大。”

  “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世上当真是有如此仙神一般的人物。”

  几名大将在沙场之上厮杀,在军中威望甚高,但是到了此地,也不敢放肆喧哗。

  此时,叶千秋看向那何足道,不禁微微一笑。

  三年前,襄阳大战之后,他和黄老邪、洪七公回到了华山归隐,彼时众人齐齐汇聚华山,第三次华山论剑应运而出。

  于是,叶千秋就搞出了天地人三榜,记录江湖上大大小小的高手人物。

  这何足道乃是西域高手,少年时期便名满西域,以琴棋剑三才艺著名,自负才高,但只被列入了地榜第七。

  所以,他很是不服气。

  于是,便一路东来,登上华山,想要一试身手。

  结果,正巧碰到叶千秋二百九十岁寿辰。

  许多故旧都来了华山,众人围观之下,叶千秋也不好不露面。

  本来,叶千秋这二百九十岁的寿辰,并不想大操大办,但几个徒弟热心,通知了几个故旧。

  人不多不多,也有二三十个。

  叶千秋是武林之中的前辈高人。

  何足道是小辈中得小辈。

  叶千秋本来派个人打发了他便是。

  但听了这何足道的琴声,还是决定出来一见。

  
 https://m.ddbqglxt.cc/wapbook/6446_586480184.html

 顶点笔趣阁阅读网址:m.ddbqglxt.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