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8章 士族门阀与科举制
第(3/3)页
,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此项制度使得当时的官吏选拔有了一客观标准,此标准其实依然是采取地方群众舆论和公共意见,保留了汉代乡举里选的遗意。
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促成魏晋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制度,魏蜀吴哪一家笑到最后犹未可知——
不过张帆并不打算照葫芦画瓢,他更喜欢一步到位。况且九品中正制本身并不完美:
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因此可以说九品中正制并未有效遏制士族门阀集团的扩张,反而使其进一步做大,以至于国家政权一度由士族把持,甚至一度出现东晋初期士族拥立东晋皇室那般“王与马共天下”的盛况。当然这也是酿成“八王之乱”的内因,最终导致西晋灭亡,中原大地陷入“五胡乱华”的人间炼狱……
既然这一制度治标不治本,那张帆干嘛要用呢?
比起半成品的九品中正制,明显科举制要更胜一筹!而且历史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相较于只存在了400多年的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很明显从隋朝开始实行,直至清光绪卅一年(1905年)结束,期间横跨六朝,1300多年经久不衰的科举制更有竞争力。
可以负责任的说,唯有科举制的出现,才第一次真正的动摇了士族门阀的根基,而“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终于使门阀士族制度这尊横亘数百年地畸形怪物最终消亡……
?
?
?
https://m.ddbqglxt.cc/wapbook/22315_15722717.html
顶点笔趣阁阅读网址:m.ddbqglxt.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