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六百零五节 战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零五节 战略

第(1/3)页

七月的长安,毫无疑问就是一个大火炉。

        所以,刘彻很没节操的躲到了甘泉宫。

        甚至连考举都没有回长安去主持,而是将之丢给了汲黯跟颜异负责。

        如今,考举已经结束。

        今年总共有九千一百多人报名参考,其中约有三千人是回锅肉。

        总共录取了大约四千人。

        其中有一千人,将被分配到军队。

        剩下的人,除了少数的贵族和大臣子弟,其余人都将前往郡国基层赴任。

        这是考举制度诞生以来的最大的一个挑战。

        离开了关中这个刘氏的大本营,去到情况错综复杂,利益阶层盘根错节的地方,还是要出任那些直接与地方豪族、百姓打交道的亲民官。

        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刘彻觉得,今年这分配到地方郡国的两千多名士子,三五年后,能继续生存在官场的人数,可能只有几百人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必然会生的事情。

        但刘彻害怕,将来这些考举士子,抱团取暖,官官相护。

        这是历史上的科举制度在实践过程中生过的事情。

        什么同窗同乡同年同门,各种乱七八糟的关系,将整个官场笼罩进去。

        所以,刘彻就又给考举制度打了个补丁:他规定,禁止两个相邻的官员,出自同一学派,同时,假如任何衙门,倘若主官是法家,那副手,就只能从黄老、儒、墨等学派中产生。

        这个补丁打下去,虽然没办法避免将来不会出现官官相护,抱团取暖的事情。

        但至少,增加了类似事情出现的难度。

        反正以目前的局面来看。刘彻不觉得,一个法家的县令能跟一个儒家的县丞同流合污,欺上瞒下。

        而且类似的设计,也能让整个体制。保持一定的活力。

        更不会出现一家独大,朝堂变成某个学派的一言堂的局面。

        有竞争,才有活力嘛。

        最近的内政方面,也就考举值得刘彻多关注关注了。

        剩下的事情,自有丞相和九卿处理。

        但来自北方的匈奴的情报。却显然让刘彻没办法安安心心的在甘泉宫泡温泉了。

        进入七月,东胡王卢它之那边,就源源不断的向汉室传递起了匈奴内部的消息。

        不得不说,卢它之这个双面间谍玩的很嗨啊。

        吃完原告吃被告,脚踩两条船。

        看似在走钢丝,其实安全的很。

        假如匈奴想动他,那么汉室就会立刻给予这位‘身在匈奴心在汉’的忠臣庇护,他马上就能跑到长城里面来避难。

        现在,汉室政权,依然在长安的戚里。为这位‘长安候、燕王’的后代,保留着官邸。

        他的堂兄弟们,依然活跃在长安,并且受到了汉室政府的优待。

        而汉室就更不会动他了。

        这么一个宝贝,别说动他一个指头了。

        就是连责罚都舍不得啊!

        毕竟,除了卢它之,汉室没有第二个能准确弄到匈奴高层情报和信息的渠道。

        而且,卢它之的存在,还相当于汉室插了个眼在草原上。

        虽然这个眼有时候会失灵——五年前,他就失灵了。

        但有眼总比没眼好!

        万一能挥作用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ddbqglxt.cc/wapbook/1838_603832.html

 顶点笔趣阁阅读网址:m.ddbqglxt.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