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五百三十五节 傲娇的闽越世子(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三十五节 傲娇的闽越世子(1)

第(1/3)页

这个逼装完,刘彻只觉得神清气爽,舒坦极了。

        “朕想看看各位父老乡亲的家宅,仓储和田地,烦请长者带路……”刘彻对王政提出了这个早在规划中的要求。

        “老臣遵制!”王政恭身道。

        虽然明知道,这个事情,其实就是走个过场。

        必然看不到真实的情况。

        但刘彻还是兴致勃勃的在少府官员和百姓的簇拥下,朝着甲里的一户人家的宅院而去。

        刚到门口,这个宅子的主人,就带着全家老少,一起跪在门口,恭迎刘彻的到来。

        刚刚被任命为‘凌烟阁大使’的岑迈,在一旁介绍着这户人家:“陛下,此户户主,名曰张大,北地人,四年前,因匈奴入寇,家园俱毁……”说着岑迈就面朝阳陵方向拱手道:“先帝仁德,加惠黎庶,特下诏,命臣迁北地灾民于上林苑,许其休养生息……”

        那户主张大也适时的带着家人叩道:“先帝仁德,小民阖府上下感激涕零……”

        刘彻也叹道:“先帝之德,如海之深,如地之大,朕不如也!”

        夸大和承认先帝的功德,在汉室,是统治者加强自身统治的方式之一。

        所以,这次并没有什么马屁精跑出来搀和。

        “进去看看吧……”刘彻挥挥手,带着一大票侍从和大臣,径直迈进这张大的家宅之中。

        能被少府选中,作为天子视察时的目的地。

        张家当然不是什么穷光蛋。

        张宅一共由四间房屋组成,其中一个主宅,四个别宅。

        主宅中是户主张大与其妻妾以及幼子等居住。

        三个别宅,有两个属于他已经成年,但未别户的儿子,另外一个则是作为仓储和杂物室。

        刘彻看着点点头,道:“户主是不更啊……”

        旁边的岑迈立刻道:“陛下圣明,户主张大之爵位,正是不更!”

        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虽然现在已经是奄奄一息,就剩下最后一口气在吊着了。

        但是,毕竟,它还有着汉律在维护它最后的尊严。

        关东地方,可能一个庶民,只要有钱,都能盖百进豪宅,但在关中,在上林苑,谁敢藐视廷尉的威权?

        因此,二十一级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在关中依然没有人敢逾越它的限制。

        汉律的户律和田律,可是严格规定,不同爵位可拥有的最大田亩数量和最大宅院规模。

        从最高等级的列侯,直至最低等级的司寇,在理论上,没有人能越过法律的限制,拥有与其爵位不相匹配的田宅。

        可惜,然并卵。

        自晁错搞出了输粟捐爵后,当曼尼大神降临,有钱人可以通过花钱买爵位,这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就已经开始走向死亡,它的根基被动摇,信用开始丧失。

        但在此时,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依然活着,虽然看上去,它好像随时要咽气了。

        但廷尉依旧遵照律法,维护着它最后的尊严,地方官依然秉持着律法,监督着那些企图逾越的人。

        最起码在关中是这样的。

        作为皇帝,刘彻对于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的种种规定,不说倒背如流,起码还是有着一定认知的。

        是以,他只是看了一眼这张宅的规模,立刻就知道了这张大一家的社会地位。

        以汉律规定,不更属于二十一级爵位中的第六级。

        准许拥有最多四百亩合法土地与最多四个房屋作为宅屋。

        抬头看了看张家上下,刘彻在心中暗暗道:“朕要加快研究新的制度来取代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才行了……”

        作为秦帝国总体战之下的产物,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无疑是很先进很优秀的。

        但关键是它太先进了!

        哪怕放在后世,放在近代,它都有可取之处。

        但在此时,却是前的有些过了。

        即使以秦帝国爆表的执行力,它也依然导致了农民起义。

        相对来说,可能唐代的府兵均田制,更适合封建时代的需要。

        可惜,刘彻对府兵制度和均田制度,一无所知,不然,倒是可以抄袭抄袭。

        “辽东和和朝鲜的军屯计划,可以用来试验试验……摸着石头过河嘛……”带着这样的想法,刘彻在张家里里外外看了一遍。

        总的来说,视察的结果非常好。

        张大家里的仓储中,堆满了粟米和小麦。

        厨房里整整齐齐码着一堆堆的柴火。

        油盐酱醋,应有尽有。

        后院的衣架上晒满了衣物,都是崭新的粗麻布衣,甚至还有一件用绢布做成的直锯衣。

        刘彻看着,一直在心里狐疑着,到底少府做了多少手脚?

        原因很简单,这一切都太奇怪了!

        你想,张大家是受灾灾民,他们是租种的上林苑官田。

        虽然刘彻是大手一挥,没有要他们多少租税。

        他们的负担比起其他地方的农民,要轻许多,但是,这也太假了吧!

        现在可是正月!

        正常的农户家的仓储中不可能有这么多存粮!

        老百姓又不傻……真有这么多粮食,他们早卖了,换了钱,去购置新衣,柴米油盐以及肉食——更重要的是,把卖粮的钱,攒起来。

        上林苑虽好,但终究不是自己的家。

        上林苑的土地虽好,但到底不是自己的。

        说不定哪天,官府一声令下,就得迁出上林苑,去自觅生路。

        根据绣衣卫的报告,上林苑中的百姓,普遍都会选择在丰收后,把粮食卖掉,只留下足够家人食用和来年的粮种,卖了钱后,他们会很小心的藏起来。

        老百姓们的忧患意识,自古以来就很强烈。

        尤其是受过一次破产,流离失所之苦的农民。

        但是,闽越国世子骆郢却是看着这一切都惊呆了。

        骆郢虽然自小就被送来长安,然后就被金丝雀一样的养在深宫。

        但他却不是不识民间疾苦的贵公子。

        许观一直以来,就教导他,闽越苦,闽越的百姓很苦,每年死于出海和饥荒的百姓,不知道凡几。所以,为了闽越国民,世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ddbqglxt.cc/wapbook/1838_603717.html

 顶点笔趣阁阅读网址:m.ddbqglxt.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