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五百五十二节 长水胡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五十二节 长水胡骑

第(2/3)页

        王温舒这才敢起身,站在殿中,偷偷用余光瞄了一眼那端坐于上的天子。然后迅低头。

        在王温舒眼中,天子很年轻。但极有威严,一双眼睛仿佛能看透人的心神。只是瞄了一眼,王温舒就已不敢再对视了。

        “果然不愧是太宗孝文皇帝指定之隔代继承人,受命于天,生而神圣的天子!”王温舒心中感慨着。

        也只有似他这样出身中下层,饱受磨难,又怀有希望与理想的人,才会对那个坊间的传闻,深信不疑。

        原因很简单,这是大多数出身不上不下。又想建功立业的人,为数不多的幻想和希望。

        大家都渴望明君贤主,然后自己受到赏识,简拔。

        在这样的心理希冀下,王温舒自然下意识的就会神化、理想化天子,在还未见面之前,脑海中就自动脑补了许多。

        ……………………

        刘彻并不清楚王温舒此刻的心态,他颇为好奇的打量了一番这位史书上赫赫有名的酷吏。

        王温舒的残暴和嗜杀,任何知道此人手段的人。都会倒吸一口凉气。

        其他酷吏,像张汤、义纵,杀人,还会讲政治。讲原则,打击面基本只是一部分。

        但王温舒杀人,不论对方背景。一开刀,就是牵连一大片。简直就像开地图炮!

        此人最有名的事迹,就是担任广平都尉和河内太守时干的事情。

        最典型的就是他在河内郡任职的时候。这货刚到任,就调派河内郡五十名精干吏员,骑马前往通向长安的每一个驿站。

        刚开始,大家还不知道他要干嘛。

        但到了冬天,所有人都知道,这货要玩什么花样了。

        他一口气的将河内郡所有豪强地主,全部抓了,一共一千多家!

        然后,他就快马向长安奏报。

        那些停留在各个驿站的吏员,也以最快度,向他传达来自长安的命令。

        命令一到,他就开始杀人。

        一连杀了三个月,血流十余里,那一千多个豪强地主家族,全部杀了个干干净净。

        至于河内郡的盗匪、平民,只要落到他手上,基本就是死罪。

        仿佛在王温舒那里,除了死刑外,并无其他刑罚……

        不过,此时的王温舒,看上去还是很青涩,站在那里,似乎也紧张得不得了,并无什么杀人魔王的模样,倒像是个颇为害羞的腼腆小伙。

        刘彻翻看了一下王温舒在绣衣卫的档案。

        好家伙,这货果然天生就是干kgb的!

        在绣衣卫待了三四个月,他就把三四十个杀人犯,三个家产数百万的豪强家族,还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官吏,送上了断头台……

        这样的人,刘彻也不知道,是该用,还是不该用。

        如今关东郡国的局面,确实需要这样的魔王,前往清理。

        但用的不好,也有可能割伤自己的手指。

        踌躇了片刻后,刘彻笑了一声,心里想道:“有什么好担心的?小猪都能驾驭得了,朕自然也可以!再说,荥阳那边,确实需要好好清理清理了……”

        “旁人去荥阳,可能还会顾忌,此人却是正好!”

        一念及此,刘彻就道:“王温舒是吧?”

        “小臣在!”王温舒立刻躬身答道。

        “朕看了卿在绣衣卫的报告和履历,很不错……”刘彻拿着王温舒的档案说道。

        王温舒对豪强和游侠还有盗匪,确实很有一套。

        可能是因为王温舒曾经干过游侠,游走在黑白之间的缘故吧,档案显示,他似乎对所有豪强、中下层官吏以及盗匪的行事和做法了如指掌,一旦出手,就能抓住对方的致命点,找到确凿的证据。

        好几个内史衙门查了好几年,都奈何不了的案子,此人一出手,就麻利的找到了证据,将罪犯绳之于法。

        “陛下缪赞,臣愧不敢当!”王温舒谦虚而略微自豪的道。

        “卿很自信?”刘彻看着他。

        “效忠陛下,为君分忧是臣的本分……”王温舒似乎不紧张了,侃侃而谈。

        “善!”刘彻站起身来,道:“朕有个事情,交给卿去办……”

        刘彻看着王温舒,道:“去荥阳。把任家连根拔起,相关官吏。涉及到谁,就抓谁。但一定要拿到真凭实据,让天下人都信服的证据!”

        “卿明白吗?”

        王温舒抬头看着刘彻,嘴巴有些微张。

        任何人在听说了荥阳任氏后,恐怕都会吃惊!

        因为任氏不是一般的家族。

        他们的大本营在宣曲县,而此地是刘邦封给任氏先祖的封地。

        当年,楚汉争霸,汉军与楚军相持于荥阳,大战连连,天下物价沸腾。粟米一石卖到一万钱。

        在这场战争财中,获利最多的就是这个宣曲任氏。

        可以想象,若没有武力,没有枪杆子保护,任家敢这个战争财吗?

        任何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任家的先祖,是秦朝的督道的仓吏,掌管着秦国在荥阳的仓储基地。

        秦帝国崩溃的过程中,任家将秦国在荥阳的仓储储备几乎全部吞了。

        什么任家在秦朝末年。逆势而行,别的豪强都在储备金银珠宝,独独任家采购粮食,积蓄。

        这种话也就偏偏三岁小孩子……

        乱世什么最重要?

        当然是粮食。

        尤其是秦末战乱。天下英雄遍起,顶峰之时,中国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ddbqglxt.cc/wapbook/1838_603673.html

 顶点笔趣阁阅读网址:m.ddbqglxt.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