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两百五十五节 艰难的抉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五十五节 艰难的抉择

第(1/3)页

堂邑候陈午小心的将刘彻请到上的主座。

        刘彻推脱了一下,最后还是坐了下来。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刘彻除了在天子、皇后和太后面前需要矫情之外,其他任何地方,他都有足够的资格和底气居于上。

        陈阿娇见到刘彻坐了下来,立即就蹦蹦跳跳的跑到刘彻身边,爬到他怀里腻歪了起来。

        刘彻自然也是满脸关爱,宠溺的抱着陈阿娇。

        此情此景,让刘嫖看在眼中,心中原本的一些担忧不翼而飞。

        于是,这一顿饭,吃的宾主尽欢。

        ……………………………………

        三天之后,刘彻终于能脱下孝服了。

        汉代皇室的守孝期没有后世礼教兴旺后那么变态。

        按照先帝太宗皇帝规定的制度。

        天子去世,皇子皇孙也只需要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纤七日。

        刘彻为母丧戴孝十五日,本身就已经是规格了。

        只是,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人敢议论。

        但是,假如想要越十五日的孝期……

        那就是逾越了!除却孝服后,刘彻穿上太子冕服,然后,在王道的引导下,坐上少府新拨来的太子车驾,浩浩荡荡,趁着晨间的晨曦,朝着未央宫而去。

        按照制度,他这个太子,每五天必须按时入宫给天子和太后请安。

        其他时间,则由太子仆代替问安。

        今天是刘彻初次以太子身份,入宫问安。

        所以,一切仪式都尽量隆重。

        少府调来的十三位洗马,在前头打着仪仗旗牌开路。中间,数十名骑兵骑着清一色的高头大马。太子车驾居住,其后跟着卫兵和宦官侍女。

        如今,刘彻的太子宫。初步具备了一个雏形的系统。

        像是三四百石左右的洗马与舍人都已经配备完好。

        加上从宫里调来的宦官和侍女,以及刘彻本来的班底。整个太子宫的血液循环系统已经初步建立了起来,能够开始以刘彻这个太子的意志行事。

        当然,仅仅这样,远远还不是一个正常汉室太子的完全形态。

        汉室的储君,在正常情况下,三臣九缭各司其职,底下各种文武官吏三四百之多,还拥有一个完整编制的太子卫队。除此之外。为了方便太子与天下豪杰相交,按照制度,还会在上林苑中为太子单独建立一个活动区域。

        总而言之,汉室的建储思想,是以培养太子的各方面能力和手腕为目的的。

        是要保证,一旦天子生意外,太子立刻能顺利接过权力。

        尤其是生了吕氏乱政的悲剧后,为了不至于重蹈覆辙,太宗孝文皇帝,准许了太子培养自己的武力班底。

        后来小猪的太子刘据能在巫蛊之乱中动长安军民数万人。并非无因。

        只是,这一切都跟现在的刘彻没多大关系。

        按照制度,他得等到太子三臣确定下来之后。才能让他的太子宫正常运转,然后,才会被获准建立卫队,拥有属于他的武力。

        只是,现在朝堂上乱成了一团。

        为了争夺空缺丞相之位。

        御史大夫晁错支持的廷尉张欧与太仆袁盎支持的桃候刘舍,争辩不休。

        而刘彻的老爹当今天子刘启没有表态。

        这就让局面变得更加复杂了起来。

        偏偏这时节,刘彻的太子宫初建。

        为了争夺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詹事这三个职位,各派系之间不断连横合纵,彼此之间勾心斗角。无疑让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刘彻这次进宫,除了照常的问安之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确定下他的臣僚人选。

        现在的刘彻,一点都不想被牵扯到朝堂的争斗中去。

        他是太子。除非涉及到关系他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其他一切,能保持中立,置身局外,就一定要保持中立,置身局外。

        刘彻的仪仗马车缓缓驶入北阙的城楼,在宫廷卫队的护卫下,一直来到北司马门前。

        然后,刘彻就在北司马门下车。

        在过去,他住在未央宫,因此,路过北司马门,无需下车。

        如今,他是太子,却必须在北司马门前下车。

        这或许是他成为太子后丧失掉的唯一特权吧。

        “奴婢叩见太子殿下……”刘彻下了马车,早就有宦官在北司马门下等候着他了,这宦官见了刘彻,立即迎上前来,叩道:“陛下此刻在宣室殿等候殿下……”

        “请带路吧……”刘彻正了正自己的衣冠,就在那宦官的带领下,走进司马门,从未央宫的前殿,向着宣室殿前进。

        那宦官领着刘彻到了宣室殿门口,刘彻就提起自己的绶带,走上宣室殿前高高的台阶。中华风云录

        一步一步,刘彻沿着台阶向上。

        此时,正是辰时,秋日的阳光从宣室殿的东侧,照射下来,微风习习,吹着刘彻宽大的袖袍,出微微的呼呼声,木屐踩在台阶上,嘎嘎的响着,头上所戴的五色旒珠,在刘彻的眼前晃动着。

        他每向上一步,台阶两侧的卫士就持戟屈身致敬。

        高高飘扬的黑龙旗,在两侧迎风招展。

        “儿臣刘彻问父皇安!”走上最后一级台阶,刘彻躬身下跪,叩道。

        “太子恭问陛下安!”一位谒者站在刘彻的身后,高声喊着。

        “太子恭问陛下安!”

        “太子恭问陛下安!”一个又一个侍从官像接龙一样将刘彻到来的消息,向着宣室殿中传递。

        片刻之后,一位持着天子节的文官模样打扮的男子,走到刘彻身边,道:“陛下答太子问安:朕躬安!”

        这大概也算刘彻成了太子后的又一个不便之处了。

        除非老爹传召,或者有急事急奏。否则,想向过去一样大大咧咧的直接跑到老爹身边,几乎不可能了!

        太子一立。就是国本,国本与天子。即是父子,也是君臣。

        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即使是太子想见皇帝也没那么简单。

        所以,小猪的太子刘据落得那个悲惨下场,刘彻的老爹当年做太子时如履薄冰,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当了太子后,刘彻与自己老爹的所有正式场合的谈话和见面言论,都会被史家记录。然后归档。

        刘彻的任何表态都会被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ddbqglxt.cc/wapbook/1838_603160.html

 顶点笔趣阁阅读网址:m.ddbqglxt.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