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八百七十一节 觐见(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七十一节 觐见(2)

第(1/3)页

刘彻此刻正在翻阅着少府和太常的报告。

        报告很长很长,足足堆满了整个案几。

        这些报告,都是近来和未来三个月,汉室将要支付给士卒和军官们的赏赐的有关奏疏。

        总的来说,此番马邑之战,汉家对军队的赏赐,主要是分做三部分的。

        第一,毫无疑问是爵位和土地。

        依照军功勋爵名田宅,战功受封的士卒,是可以得到相应爵位的土地和房屋的。

        当年,秦帝国就是靠着这一手,吊打了全世界。

        秦兵的悍勇和作战意志,因此冠绝列国。

        将包括魏武卒这样的强军,打的都不敢与秦军交锋。

        汉室鼎立以来,其实除了国初,是严格执行的军功勋爵名田宅外,在太宗上台后,就开始渐渐停止了按照爵位给付土地和房屋的制度。

        这一方面,是因为汉家天子动不动就赐爵,搞得国内不更以下爵位泛滥。

        其后,别出心裁的输粟捐爵制度,几乎将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打入深渊。

        直到刘彻即位后,慢慢的将它复活。

        即使如此,现在的汉家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与秦代相比,依旧是个跛子。

        秦爵体系,立足于耕战制度之上。

        突出的就是每一级爵位都与下一级和上一级,有着明显的差距。

        譬如,在秦体系之内。

        只有有爵位的人才能蓄奴,个人的土地上限与其爵位息息相关。

        但汉室却没有这些限制。

        有钱就是大爷。

        一个家赀百万的富商,即使只是一个庶民,也能照样在家里养几十个奴仆鲜衣怒马,兼并数百上千亩土地。

        而一个家无余财的五大夫,却可能还要给这位庶民富商做佃户。

        所以,当年晁错就毫不遮掩的说: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亡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夫得高爵与免罪,人之所甚欲也。使天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意思是,爵位这东西,陛下您开口随便封就是了,反正不要本钱。

        这句话间接证明了,在当时的汉室。军功勋爵名田宅制度已然崩溃。

        因为,秦的爵位,可是非常值钱的。

        从簪枭开始,就享有特权。

        譬如,秦律规定,簪枭从军,每顿给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干草半石。

        从不更开始。可免一人更役。

        而在汉室,只有公乘以上,才能享受这个待遇。

        而汉家爵位系统的真正分水岭,是自第九级的五大夫开始。

        从这个级别开始,将贵族和庶民,划为两个阶级。

        汉室的官宦世家和将门世家,就是以五大夫为基础的。

        原因是,汉室从五大夫开始,赐给食邑。

        使他们能有余钱和人力,组织和训练自己的子侄。

        汉室的封君制度。由此而始。

        然而,能爬到这个爵位的人,统统都是中级以上的军官。

        泥腿子,除非走了****运。斩得一个敌军的大人物级,不然,就算打一辈子仗,也熬不到第五级的公大夫。

        而汉家,公大夫一下的爵位,根本不值钱。

        甚至。可以这么说,第五级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ddbqglxt.cc/wapbook/1838_4405168.html

 顶点笔趣阁阅读网址:m.ddbqglxt.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