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八百五十一节 影响(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五十一节 影响(1)

第(1/3)页

河套平原,又称为河间。

        诸夏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此绕出一个几字弯。

        千百万年来,黄河的不断冲刷,使得此地的方圆千余里,成为草原上最肥沃的土地和最美好的牧场。

        秦帝国强盛之时,曾经在此驻扎三十万大军,同时迁徙了三万户百姓。

        秦人在此修建水利工程,建造城塞,设立冶炼作坊。

        一度,此地阡陌连野,麦秀渐渐,禾黍油油,成为塞上天府,北国鱼米之乡。

        然而,随着秦帝国的覆灭。

        这一切都在战火和硝烟之中,灰飞烟灭。

        被秦人赶走的匈奴人,骑着马回来了。

        他们不懂生产,也不会耕作。

        他们除了奴役和征服他人,几乎一无所长。

        于是,秦人修建的城塞,崩塌了,被掩埋在草丛之中。

        他们建立的工场,作坊,废弃了,杂草疯狂的在这些过去人声鼎沸的手工业中心滋生,直至将它们彻底吞没和瓦解。

        而秦人修建的水利设施和渠道,更是早已黄土掩埋,不见踪迹。

        偶尔会有牧民在某些被人遗忘的地方,找到一两块铭刻秦人痕迹的砖瓦。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

        平城之战后,来自汉朝的燕王卢绾以及韩王信还有陈豨、赵利等失败者,带着他们的部曲,逃奔匈奴。

        在这些人中,就有着被匈奴冒顿单于封为东胡王的卢绾。

        卢绾当年逃亡匈奴,带了足足数千人。

        卢绾和他的叛军,因此成为了匈奴帝国,少数几个农耕与游牧并举的部族。

        他们会放牧,但耕作技术也不赖。

        最起码,在卢家的东胡部族的领地内,他们将秦人遗留的基础设施重新利用起来,还开挖了多条新的渠道,用于灌溉。直到如今。

        然而,这一切,到此为止了。

        此刻,这个过去曾经屋舍连绵。阡陌连野的东胡部的领地,已是一个人间地狱。

        成千上万的野蛮骑兵,在这个过去的塞上桃源中,无恶不作。

        他们杀死男人,****女子。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

        至于那些原本建立在草原上的屋舍和帐篷,此刻,都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

        呼揭王且之狞笑着用自己的独眼看着这一切,他的手上,鲜血不断的滴落下去。

        “东胡王卢它之已死!”他将手里的脑袋高高举起,宣告自己的部族:“告诉秀支们,所有投降者,跪地不杀!”

        秀支是呼揭语言中军队的意思。

        正如且之自己的名字,翻译成汉语,其实是军队的统帅的意思。

        呼揭语言。是他们在金山数十年扎根后,与当地的西域王国互相交流后展出来的语言。

        数百年后,晋书就记载了石赵政权的一句谶言:秀支替戾冈,仆谷劬秃当。

        意思就是派出军队,抓到刘耀。

        后世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根据这一句话,对石赵和他的祖先呼揭部族的语言进行了分析。

        在研究了数百个曾经在中国或者世界上出现的民族的语言后,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将呼揭族以及石赵的羯族语言,归入突厥语系,并且认为他们应该是回鹘人的远祖。

        至少在语言方面,是这样的。

        但其实。至少在此刻,呼揭人的外貌跟血统,与回鹘人没有任何关系。

        他们是多族混血。

        他们是古印度雅利安人和古通古斯人以及古粟特人的混血。

        用汉室的看法,那就是塞人跟匈奴人以及康居人的杂种!

        所以。他们既有着匈奴人粗矮的体型和强壮的身体,也有着古雅利安人的褐色瞳孔和多种多样的色,同时也有着康居人的一些特征。

        譬如,这个部族已经不再信奉匈奴传统的萨满教了。

        他们改而信仰了从遥远的远方传来的拜火教。

        火,在呼揭人的生活中,变得神圣而重要。

        同时。呼揭人也学会了农耕。

        他们在金山脚下的家园里,更是有着许多奴隶他们为耕地。

        虽然技术原始,耕作效率很低下。

        但比起靠天吃饭,还不一定能吃饱的游牧生活,农耕最起码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ddbqglxt.cc/wapbook/1838_3804441.html

 顶点笔趣阁阅读网址:m.ddbqglxt.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