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七百九十七节 战前(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九十七节 战前(1)

第(1/3)页

三天后,细柳营开始从太原拔营北上。

        黄匡与孙振,穿着甲胄,骑着战马,跟在大军后面。

        现在,孙振已经是细柳营甲部别部司马乙队的队率。

        而黄匡,则成为了孙振麾下的一个什长。

        这就是为什么,天下的豪强子弟和英雄好汉,会在每次大战时,踊跃投军的原因所在。

        一旦入选,马上就是军官。

        自骑都尉至伍长,全部都有可能。

        只不过,汉军一般很少直接将投军的好汉编组为本部的作战力量,而是将他们编为一个个的别部司马。

        别部司马的设置,是汉室军事展的一个重要变革。

        在郡**队,别部司马,统御的是辎重和后勤部队,是摇旗呐喊和打杂的民壮。

        而在细柳营这样的王牌野战部队。

        别部司马,一般都是专门留给像黄匡,孙振这样的投军的豪杰的。

        别部司马的司马或者校尉,一般都是从本军中平级调来的。

        此外,一个别部司马,辖下两曲十屯,每屯两个队,队中必有一个什的老兵作为骨干和中坚。

        错非是细柳营讲究精兵政策,对兵源挑三拣四。

        以此模板,一万一千人的细柳营,能在太原城里,三天内就膨胀成一个十万人的级兵团。

        但,战斗力,就很难保障了。

        如今,却不同。

        在太原城,细柳营的骑兵数量,虽然仅仅是从一万一千人,扩充到一万五千人。

        仅仅扩张了四千人的作战力量。

        但作战实力却没有分毫下降。

        整支军队,依然是过去那支战无不胜的百战雄狮。

        从太原拔营,一路北上,大军进抵至定襄附近时,中军命令被下达到每一个作战的部曲队率手中。

        “全军扎营狼猛邑外,静待命令!”

        “我们可能要出塞作战……”接到命令后。孙振就将自己的什长们召集起来。

        五个什长,除了从细柳营本部安插过来的那个什长外,其他四人,包括黄匡在内。都是投军而来的各地豪杰。

        他们所统帅的也是自己带来的部曲家奴。

        这也是北方地主豪强的特色了。

        自己在家里,教训子弟,培养家奴为子弟的亲兵。

        一旦有事,子弟就率家奴从军。

        以这些家奴或者家臣为班底,在军中建立自己的势力和山头。同时慢慢拉拢其他人,展壮大。

        这个模式,北方的地主豪强,闭着眼睛,都能倒背如流。

        所谓‘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以武一切,用本持之。’

        这是通行整个北方的普世价值和真理。

        而且,汉军向来有传统,喜欢将来自某一个地区的人。或者相互熟悉的人,编为一部。

        所以,除了黄匡和哪位来自细柳营的什长外,其余什长,都是北地人。

        而且,跟孙家关系还不错。

        听了孙振的话,这三人都是点头同意。

        他们,世代生活在边塞之下,对代北的情况非常清楚。

        狼猛邑,距离代长城已经不远。

        甚至。立草原不过半天的距离。

        若是轻骑,甚至一个时辰左右,就能出塞。

        当然,像细柳营这样庞大的骑兵集群。想要出塞,要花费的时间,可能会更多。

        “诸位回去后,督促士卒,检查武器装备和鞍马,尤其是注意将手弩上弦……”孙振正色道:“两军交战。战前准备,事关生死!”

        “诺!”众人都是拱手而拜,然后各自离去。

        ………………………………

        细柳营中军营帐。

        前将军卫驰睁着一双血红的双眼,死死的看着地图。

        “将军,命令已经下达到了所有部曲队率手中,全军将于明日午时之前,完成所有出塞准备工作!”一个校尉进来拜道。

        “干粮与饮水,都准备的怎么样了?”卫驰回头问道。

        “回禀将军,少府运来的奶酪以及醋布和干饼,已然在三日前就已经运抵狼猛邑,末将已经接受完毕,计有醋布一万尺、奶酪千石,干饼五千石,水壶两万具!”另外一个文士打扮的军中参谋起身答道。

        汉军过去出征,大军的干粮,一般是醋布和干饼。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ddbqglxt.cc/wapbook/1838_1790129.html

 顶点笔趣阁阅读网址:m.ddbqglxt.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