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七百七十四节 承诺(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七十四节 承诺(1)

第(1/3)页

“陛下,此乃今年考举之考题,请陛下过目……”

        甘泉宫里,周亚夫双手呈上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刘彻接过来,跟往年一般,前面的两轮考举,其实只考常识,看考生是否具备了水准线以上的文化能力跟数学功力。

        只有第三轮,才会有些难度。

        但却也难不倒哪里去。

        毕竟,这是选拔四百石左右的刀笔吏,是要他们去干实事,又不是让他们去跟司马相如比试比试谁更博学。

        从去年开始,刘彻就将出题的工作,丢给周亚夫去负责,自己只做最后的监督和裁定。

        刘彻翻开册子,一道道题目看下来,没有现什么问题。

        “就按丞相拟定的题目,去印刷吧!”刘彻将那小册子交给汲黯,吩咐他去交给少府衙门。

        然后,刘彻就转过身子,看着周亚夫,道:“丞相今日特意来甘泉宫,不只是为了此事吧?”

        这是肯定的。

        若只是因为考题的事情,周亚夫完全可以等到刘彻过几天回长安,再进宫报告——考举开始前,刘彻这个天子必然回到长安,主持大局,以示对考举的重视。

        “圣明无过陛下……”周亚夫低头拜道:“臣听说,匈奴又要遣使来长安……”

        他抬起头,看着刘彻,目光灼灼:“臣还听说,匈奴单于,欲将河套地,售与陛下……”

        刘彻闻言,呵呵一笑。

        他就知道,周亚夫是为这个事情来的。

        河套地区,就是汉室的燕云十六州。

        其战略价值,毋庸置疑。

        “丞相怎么看……”刘彻看着周亚夫问道:“匈奴人能信吗?”

        这个问题,根本不需要思考!

        在汉室,匈奴人的信誉,等于零。

        两国过去,起码签了七八份不同版本的和亲条约。

        但。每次,这些和亲条约最终都成了一张废纸。

        而且,每次都是匈奴人先撕毁!

        况且,夷狄从来无信义。这是中国的价值观。

        所以,周亚夫肯定的摇摇头:“臣以为,匈奴的话,当然不可信……”

        “只是……”周亚夫满脸兴奋的说道:“陛下何不将计就计!与彼使者谈下购河套之事,待条约已定。即刻出兵河套,接受当地!若匈奴主,出尔反尔,陛下就可名正言顺,起义师,讨伐无道!”

        刘彻微笑着看着周亚夫,在心里摇摇头。

        刘彻早就感觉到了,周亚夫在最近,变得越来越好战。

        他现在甚至都等不急约定到约定的时候,就要怂恿刘彻。提前对匈奴开战了。

        对匈奴开战,刘彻当然也想,越快越好!

        但是,刘彻知道,现在,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成。

        现在的汉军,固然有着能战胜匈奴军队的能力。

        但是,却还不能做到必胜和胜。

        刘彻可不想将汉匈战争打成拉锯战。

        要嘛不打,要打就要做到三年解决匈奴主力,五年平定草原!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汉军的实力,就不能过早暴露。

        因为,一旦汉军过早暴露了自己的先进装备的强大之处。

        匈奴人又不傻。

        打不过,我还躲不起吗?

        他们只需要往幕南一缩。完全放弃大漠以南的全部地区。

        刘彻就要拿他们有些没辙了。

        远征三千里,以现在的技术条件,汉军能勉强做到。

        但在茫茫戈壁上,远征五千里,那就不可能了。

        这么长的距离,单单是后勤补给。都能让汉军疲于奔命!

        以霍去病卫青之强,尚且不能统帅他们的无敌劲旅,深入幕南,去寻找匈奴主力决战。

        “丞相此言差矣!”刘彻淡淡的道:“伐匈奴,从来不需要借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为四海共主,讨伐不臣夷狄,本就是天命!”刘彻一脸正义的说道。

        对中国来说,对夷狄用兵,根本就不是侵略。

        而是天子仁爱世人的象征。

        假如不是中国天子,心怀慈悲,怎么可能大费周章,动员无数资源和庞大的军队,去跟草原上的夷狄拼命呢?

        还不就是为了教化夷狄,让他们摆脱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感受王化的雨露滋润?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ddbqglxt.cc/wapbook/1838_1547211.html

 顶点笔趣阁阅读网址:m.ddbqglxt.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