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_第七百二十六节 进击的二世祖(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二十六节 进击的二世祖(2)

第(1/3)页

仁川港在距离平壤数百里之外的海边。◎◎

        据说,当初,徐悍的楼船大军,就是在此登6,从卫满朝鲜柔软的腹背直插,兵临王险城(现平壤),因此导致整个卫满朝鲜政权崩盘,末代卫满朝鲜国王被其子动兵谏逼迫自杀。

        从此,这片从未被中国天子雨露恩泽到的土地,迎来了第一场王化的雨露滋润。

        朝鲜境内各族人民欢天喜地,载歌载舞,箪食壶浆,欢迎为中国天子册封的梁王刘武的第三子朝鲜君刘明来此将中国王化传播。

        刘明在元德二年四月,从睢阳启程,历经一个月,在元德二年夏五月,入主平壤城,正式成为这片山河的主人。

        他带来了五万以上的工匠、官吏和侍从,另外还有过五百户士大夫及贵族家庭随行。

        梁王刘武为了让自己的宝贝儿子能在这朝鲜过的逍遥自在,不吃苦。

        更是将原本将用于建造那个给他自己享乐的梁园的二十万万建设资金拿来作为朝鲜王国的建设资金。

        除此之外,梁王还自掏腰包,将过五万的关东无地百姓,迁徙到朝鲜王国,给自己的宝贝儿子种地纳税。

        如今,朝鲜王国,虽然看上去依然是一片蛮荒,只有少数地区有城市存在。

        但基本的道路交通,已经完善起来了。

        渠道等水利基础建设也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起来。

        梁国兵马在韩安国和张羽这两位名将统帅下,对整个朝鲜王国境内的所有部族和地方山头,来了一次大梳理。

        他们将那些居住在山林和河流附近的部族,统一迁到平原和丘陵地区。

        人人登记造册,如中国故事,编户齐民,授给土地,安排农稷官指导耕种,同时给种子和农具。

        更将多数的本地土著,打散。按照一比一的比例,与来自中国的移民混居、鼓励彼此通婚。

        如今,朝鲜境内,几与中国无异。

        至少在表面上看上去。

        人人都是服冠冕。行礼仪,稽而礼,再拜而辞。

        原先腐朽落后愚昧的夷狄服装和打扮,消失的干干净净。

        据说,天子还准备迁鲁地的曲阜孔家一个旁系支族。来这朝鲜,教化民众,传播先贤思想。

        所以,故萁子朝鲜之后,如今被中国册封为韩王的故马韩王萁准,在看到了朝鲜的喜人变化后,感激涕零,哭着上书天子,请求将‘楼船登6之地,易为仁川。以仁德之川,像****王化之始,使朝鲜世世代代,永永无穷,明知中国教化之恩’

        于是,天子自然从善如流,将这附近百里,划为仁川县,还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军港,常年驻扎了一支楼船舰队。  ?

        陈蟜进入仁川港时。迎面而来的,是一座屹立在港口码头之上的巨大石雕群

        石雕栩栩如生,雕刻着庞大的楼船舰队渡海而来,给这自古就属于荒服的东夷地区。带来中国王化的往事。

        “这徐悍也真够不要脸的……”陈蟜砸巴了一下嘴皮子,嘴里絮絮叨叨的念着。

        那个巨大的足足高达丈余,长约三四丈的石雕群,当先第一个石雕,铭刻的就是一位立于楼船甲板之上,举目远眺。身被甲胄,手持利刃的将军。

        这个将军虽然看上去面目有些模糊,但从其装扮以及体型来看,毫无疑问就是那位率领楼船舰队,登6朝鲜的楼船将军松滋候徐悍。

        以陈蟜所知,这石雕之下的座基之上,还刻有一篇当世大文豪,天子的御用文人,上林苑文学使者司马相如的一篇歌颂楼船大军征伐的诗赋。

        那篇诗赋,据说写的美轮美奂,让无数文人墨客看了爱不释手,传颂天下。

        就连陈蟜,也在看到这些石雕群时,就忍不住想起了其中几句比较有名的,传颂天下的诗句:“於皇时汉,巍巍楼船,踏浪劈波,赫赫公卿,受命天子,赳赳武夫,国之栋梁,於铄王师,当其天命……普天之下,裒时之对,时汉之命……”

        心中轻念这几句,陈蟜感觉,自己仿佛被洗礼了一般。

        “翌日,我若为将,立功受封,也要立一个这样的雕像,再让司马相如也给我写上一篇这样的佳作,好叫后人也知我乃隆虑候陈蟜!”陈蟜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道。

        这也是任何一个到过仁川港的汉室贵族和大臣几乎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ddbqglxt.cc/wapbook/1838_1192431.html

 顶点笔趣阁阅读网址:m.ddbqglxt.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