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_第两百七十五章 还是要查一查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两百七十五章 还是要查一查的

第(1/3)页

小圆桌上摆放着几道精致的淮扬小菜:清炖蟹粉狮子头、文思豆腐、松鼠鳜鱼、太白鸡、大煮干丝。

        一道道菜品细致精美,风格雅丽。清鲜平和。追求本味。

        贾环一边品尝着淮扬美食,一边听着何师爷说着情况。

        扬州作为江北第一繁华之地,天下有数的大城,说一句“金山银海”并不过。朝廷每年要从扬州城内收取巨额税收。税收分为:盐税、关税、正税等。

        其中盐税三百万两,由两淮盐运司负责。关税几十万两、正税三十万两。由松江府收取。

        盐课就是盐税。

        国朝沿袭的是明万历年间的纲盐法。只有在纲册上的盐商拥有食盐专卖权。每年在册的纲商们根据窝本向盐运司递交一次申请,叫做认窝。认窝时,需要缴纳巨额的银两,才拿到盐引。这部分银子只是盐课的一部分。

        拿到盐引后,盐商前往盐场向场商收购食盐,再向各县发卖。这是官盐。卖盐所得,再向县衙缴纳盐税。

        认窝、县衙盐课是盐商在食盐买卖环节需要缴纳的盐课中最主要两部分。盐课之中,还另外包含有各种杂税,在此不作赘述。

        国朝的盐业,是从头到尾的计划经济。产量、销量、销售区域都是事先规定好的。这样一来,每个县根据人口数量,都会分配到一定的销售任务。

        同理,根据计划经济的特色,每个县的官盐销售量固定,则税收自然也是固定的。比如:扬州府三州七县中的首县江都县的盐课就是一万两。

        但,事情怪就怪在这里。越是靠近产盐区的地方,越是难以完成盐课。

        沙胜官任淮扬分守道,管着扬州府、淮安府,这两府的钱粮赋税收不齐,直接责任人:县令的考评可想而知,但他作为两府最大的官员,考评同样不会好看。

        何师爷关心的就是这件事:淮安府、扬州府两府历年拖欠盐课已经高达近一百万两白银。

        贾环诧异的道:“这倒是奇怪了!”

        何师爷苦笑着解释道:“原因就在于私盐。私盐价格比官盐便宜。越是靠近产盐地,越是私盐泛滥。再加上扬州地处交通枢纽,又有两淮盐运司。每年几亿斤盐过境。买卖私盐更加便利,还要算上运河上过境的漕船、盐船夹带的私盐。有私盐可以买,谁会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ddbqglxt.cc/wapbook/1161_8210236.html

 顶点笔趣阁阅读网址:m.ddbqglxt.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