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星空文明_第九章 一篇关于黑洞的论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一篇关于黑洞的论文

第(1/3)页

在《Nature》上,科技类的论文一般可以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学术论文(Articale)、研究报道(Letter)和通讯(Correspondence)。这些论文都有篇幅方面的限制,并不是说你想写多少就写多少的。

        由于版面有限,所以要求作者投稿时对论文的页数做出限制,对文章的内容来说就必须简明扼要一些,尽可能简洁的将研究的要点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

        这样的文章其实非常考验作者的写作功底,书写起来会比较困难,因为每个字句都要经过仔细推敲,相对来说耗时也会多一些。

        周晨的英语水平还算过得去,大学时期便过了英语六级,不过要将自己这篇极具专业性的论文翻译成英文,难度还是不小。

        这就好像翻译一篇文言文和翻译一篇用文言写成的佛经之间的区别,前者是单纯的古今对比,据词翻译,难度会相对较小,而后者除了要懂得文言的翻译外,还要深刻懂得佛经当中蕴涵的佛理,没有一定的修为实在难以胜任这项工作。

        周晨的论文关于黑洞,而黑洞是什么,想必绝大多数人都不清楚。而麻烦的是,这类论文往往都会涉及到复杂的运算,所以想让它变得不怎么生涩难懂,难度是非常大的。

        周晨知道,一篇好的科技文章,不仅要让本专业的人能理解,还要让非专业的读者也至少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意义,这就要求文章的开头必须开宗明义,让读者一眼看懂文章的背景,内容和结论是什么。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这篇论文注定了只能在小圈子内流传,也就做不到科普效果,无法引起社会效应了。而这类文章,是不太容易通过《Nature》的审核的。

        这大概是他这篇论文的最大硬伤,而且还是无法弥补的硬伤。他只能用自己严谨的专业性来挽回这方面的不利了。

        ……

        晚上九点,夜色一片朦胧,如一块浓稠的墨砚泼洒在天空中,让人看不清它背后若隐若现的繁星。

        周晨的论文终于完成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错误之后,周晨将它制成PDF文件,试阅了下效果。

        嗯,不错,算上参考文献一共7页的论文,看上去整整齐齐,隔着显示屏似乎都能够闻到油墨芳香的味道。

        标题是《关于一种特殊黑洞状态及“极端克尔黑洞”与“宇宙监督假设”的联系》,名字起得很长,翻译过来有一种不明觉厉的冲击感。

        周晨对这个名字非常满意,隐约中展现出了作者的逼格。

        下面是作者的名字、地址,及联系方式。

        接着是摘要、关键词,然后是正文部分。

        正文中周晨层次分明的运用层级标题对文章进行了切分,主要讲述了两大块内容,分别是特殊黑洞的状态和它的数学模型,以及“极端克尔黑洞”与“宇宙监督假设”之间的联系。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https://m.ddbqglxt.cc/wapbook/1134_6025765.html

 顶点笔趣阁阅读网址:m.ddbqglxt.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